1月下旬,巴陵石化新建成的年產5萬噸熱塑橡膠SEBS工業化裝置開車順利。該裝置投產后,巴陵石化熱塑橡膠SEBS年產能將超過10萬噸,進一步促進我國合成橡膠行業產品結構優化。該裝置建設采用的主體技術,是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的《一種由偶聯法制備的含共軛二烯烴的苯乙烯類嵌段聚合物的選擇氫化方法》發明專利。
《一種由偶聯法制備的含共軛二烯烴的苯乙烯類嵌段聚合物的選擇氫化方法》專利,由巴陵石化科研人員申請并獲授權,2020年初經中國合成橡膠工業協會組織推薦,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該項目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屬國際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果屬原始性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也是技術集成創新。依托本專利技術形成的SEBS成套技術,2009年榮獲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采用該技術生產的熱塑橡膠產品SEBS,是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在業界曾有“橡膠黃金”之稱,獲評“國家重點新產品”。
SEBS是由具有特定結構設計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即 SEBS 前驅體)選擇加氫得到的基礎熱塑性橡膠材料,其中“S”代表聚苯乙烯結構,“E”代表聚丁二烯段 1,4-聚合結構加氫后形成的聚乙烯結構,“B”代表聚丁二烯段 1,2-聚合結構加氫后形成的聚丁烯-1 結構。SEBS具有耐老化、安全無毒、綠色環保等特點。
據了解,在巴陵石化該專利申請以前,已有的SEBS氫化技術均針對線型丁苯嵌段聚合物,沒有關于偶聯法制備丁苯嵌段聚合物進行氫化的公開資料,國際市場也沒有偶聯氫化丁苯嵌段聚合物產品出現。由于 SEBS 前驅體結構的多樣性、合成工藝的復雜性,其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嚴重影響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自主開發關鍵工藝技術及裝備,并集成成套技術,實現產品的產業化。國內曾有多家單位進行 SEBS 小試研究,因在聚合物微觀結構設計控制和加氫技術方面未能取得突破,無法實現產業化,導致 每噸SEBS 進口價格最高達8 萬元。
從1996年開始,巴陵石化聯合國內有關院校,開始 SEBS 前驅體合成技術及茂系催化加氫技術研究。項目組1998 年完成小試研究并通過中國石化技術鑒定,2001年申請《一種由偶聯法制備的含共軛二烯烴的苯乙烯類嵌段聚合物的選擇氫化方法》專利,2002年1月獲得授權。采用本專利技術,科研團隊2003 年完成 SEBS 中試技術開發。為盡快實現國內 SEBS 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滿足市場需求,他們從2003 年開始萬噸級 SEBS 成套技術開發。2006 年 3 月,巴陵石化采用該專利技術,建成國內首套萬噸級SEBS工業裝置并一次試車成功,填補國內空白,先后完成線型、星型系列共 11 個牌號產品的工業試驗,產品性能穩定,得到用戶認可,填補國內 SEBS 生產空白,其中星型產品為獨有產品。
歷經近20年,在國家“863”項目、中國石化“十條龍”科技攻關、湖南省重大專項等共同支持下,巴陵石化累計投入 2.5 億元,在聚合物微觀結構控制、茂金屬加氫技術和關鍵設備工程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我國星型SEBS與線型 SEBS 合成工藝和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以該專利技術為基礎,巴陵石化成功開發了一系列應用配方及應用領域,產品大批量應用于醫用耗材、高性能環保密封材料、數據線、免充氣綠色環保輪胎、環保塑膠跑道、工具手柄、儀表盤、兒童玩具及聚合物改性等領域,產品通過美國 FDA 食品包裝材料、美國藥典 USP VI 和中國醫用材料等相關標準的檢測,成功打造了我國新一代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的技術體系和產業平臺,增強了我國在高端合成橡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保護本專利技術,形成 12 項中國石化相關專有技術,并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等申請了14件中國發明專利。
持續自主創新,專利技術催開SEBS“橡膠之花”。2009年和2012年,巴陵石化SEBS年總產能分別擴至2萬噸、4萬噸。2018年10月,巴陵石化年產5萬噸SEBS裝置建設項目開工,目前已進入開車階段。從2006年至2020年12月,巴陵石化已累計產銷SEBS產品60.25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近60%,其中出口歐美等地區逾6.2萬噸。SEBS產業化項目的成功開發,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價格較進口產品下降約50%,為國內廣大SEBS用戶提供了巨大的降本增效空間,增強了SRBS相關應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帶動了國內熱塑橡膠行業的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